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提高赤霉病抗性已成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Fhb1是抗性最强且最稳定的抗赤霉病基因, 阐明其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及传递路径, 对抗赤霉病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229份小麦品种(系) Fhb1区段内PFT (pore-forming toxin-like)、HC (HCBT-like defense response protein)和His (histidine-rich calcium-binding protein)基因的多样性与赤霉病抗性的关系, 发现PFT-I/His-I为抗病单倍型。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表明, 中国小麦品种所含Fhb1至少有2个来源, 分别为苏麦3号和宁麦9号, 并以后者为主。本研究开发的诊断性标记PFT-CAPS和His-InDel可有效用于Fhb1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推荐文章
利用Fhb1基因功能标记选择提高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 抗性
小麦
赤霉病抗性
Fhb1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纹枯病、赤霉病的转TaPIEP1基因小麦的分子鉴定与选育
小麦
ERF转录因子
转基因
纹枯病
赤霉病
抗性
小麦抗赤霉病利器——他山之石
赤霉病
小麦
抗病基因
呕吐毒素
基因水平转移
黄淮北片冬麦区抗赤霉病基因Fhb1种质挖掘及溯源
小麦
黄淮冬麦区
赤霉病
Fhb1基因
种质挖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Fhb1 诊断性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年,卷(期) 2021,(4)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3-482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8.0047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赤霉病
Fhb1
诊断性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