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地球科学进展       
摘要:
夹卷率指上升单位距离卷入的周围空气质量与空气质量的比率,包括湍流夹卷和动力夹卷,应用于对流云的边界层参数化、数值模式改进、云滴谱离散度观测及热带气旋的研究中。应用西北东部季风过渡区民勤、榆中、平凉、银川和延安等5站2006-2016年5~9月逐日07时和19时每隔10 m高度的高空加密观测资料,结合地面逐日观测资料,计算不同高度夹卷率,得出不同区域夹卷率与高度、季风期降水和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夹卷率与气温、饱和水汽压成正比关系,但与相对湿度成反比。有云的相对湿度阈值为 65%,相对湿度阈值越大,不同量级降水的云高也越低,而云高随着雨量增加而增高。②夹卷率存在明显的早晚变化和区域差别:从地面到 3 km,07时明显小于19时,近地层随高度增加而减弱,500 m以上随高度增加而增强;从小到大为季风影响区、季风摆动区和非季风区,在 3 km 以上无明显区域差别。③夹卷率与降水强度、性质关系较为密切:近地面至600 m以下随着雨强增强夹卷率减弱,但500 m以上至2~3 km随着雨强增强夹卷率增强;近地层700 m以下稳定性降水夹卷强,而以上对流性降水夹卷强,对流性降水饱和水汽压大、夹卷强,而稳定性降水饱和水汽密度大,水汽丰富但夹卷弱。④ 夹卷率与季风及其持续时间的关系:从无季风到有季风夹卷率是减弱的,夹卷最强的最大高度也在降低。在非季风区和季风影响区夹卷率的持续时间差别不明显,只有季风摆动区在近地面层持续时间越长夹卷率越小,而在高空1~ 2 km相反。⑤夹卷率与亚洲—太平洋涛动(APO)季风强度指数关系表明:07时在近地层随高度增强,800 m以上随高度减弱,季风强度与夹卷率相关不明显;19时在近地层随高度增强,300 m以上随高度减弱,季风越强夹卷率越小。夹卷率随边界层高度降低而减弱。
推荐文章
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对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东部季风区
太平洋年代际涛动
降水量
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对中国季风区径流深影响
东亚夏季风
南亚夏季风
VIC模型
Mann-Kendall和LOWESS
中国东部季风区
径流深
论我国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及其陆—气相互作用问题
夏季风影响过渡区
陆—气相互作用
夏季风
夏季风的变化与贵州汛期旱涝关系
夏季风
海平面气压
夏旱
洪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北东部季风过渡区夹卷率与夏季风的动力学关系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进展 学科
关键词 夹卷率 夏季风 动力学关系 季风过渡区 西北东部
年,卷(期) 2021,(null)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6-1327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421.31,P425.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19.12.13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夹卷率
夏季风
动力学关系
季风过渡区
西北东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进展
月刊
1001-8166
62-1091/P
大16开
198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6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090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