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病例,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550例,腺癌82例,其中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29例,从中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4岁(37~64岁)。临床表现为鼻腔狭窄、鼻塞、鼻出血。鼻内镜下见表面光滑新生物。影像学显示鼻腔鼻窦膨胀性肿块占位。大体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最大径2~3 cm。镜下肿瘤无包膜,界限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温和,立方状、矮柱状,排列呈规则的腺管状、小梁状。胞质嗜酸,细胞核位于基底,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CK7)、SOX-10、DOG1、波形蛋白均弥漫阳性;S-100蛋白局灶阳性;GCDFP-15、Mammaglobi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56、CK20、NR4A3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5%)。3例FISH ETV6基因重排阳性,2例FISH NTRK3基因重排阳性。3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术后辅以放疗。3例随访12~2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ETV6 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是一种新命名的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低度恶性鼻腔鼻窦腺癌及部分涎腺肿瘤有相似之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TV6基因检测可帮助明确诊断。
推荐文章
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及其肾细胞癌样腺癌亚型临床病理分析
鼻肿瘤
鼻腔鼻窦癌
非肠型腺癌
肾细胞癌样腺癌
鼻腔鼻窦原发分泌性癌2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鼻腔肿瘤
分泌性癌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ETV6/JAK2融合基因产物的意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融合基因
骨髓
易位
原位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临床-影像-病理学评估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
胸膜恶性间皮瘤
影像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病理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鼻窦肿瘤 腺癌 诊断, 鉴别 预后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9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2151-20200417-0032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322)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鼻窦肿瘤
腺癌
诊断, 鉴别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病理学杂志
月刊
0529-5807
11-2151/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5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6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