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是一个从天到人、以人及天的过程,它与古代自然科学、社会伦理、人文艺术息息相关,这恰恰符合并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整体观念.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各家学说,使其更为丰富而严谨.然而近现代以来,由于西医学的崛起与冲击,人们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认识与理解薄弱化,多崇尚于方、药的运用,而疏忽了理、法的由来;尤其对于天人相应、取类比象这一中医学理论源头的认识,更是不求甚解.在此背景下,运用《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取类比象的方法以及体质致病学说的理论,探讨分析肝脏疾病的病因、病机,提出肝脏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为情志失和、房事不节、年老体衰.肝脏本身的"体质"即肝脏自身的生理病理特性与其病机的形成息息相关,而肝脏机能的正常运作取决于气机的正常运行,同时依赖气血阴阳津精的物质基础支持.同时,结合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相火论,对肝脏的生理病理特性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探讨肝脏疾病的发病观,推导出肝之阴血易亏、肝气易郁易亢的特质.最后提出,调肝治肝之法在于恢复肝阴(血)与使肝气升发调达有序,为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支持.
推荐文章
执简驭繁理解《黄帝内经》抗衰老学说
抗衰老学说
黄帝内经
执简驭繁
衰老之因
损寿之道
诊治方法
浅析《黄帝内经》中的整体康复思想
黄帝内经
整体康复
养生
《黄帝内经》重阳思想及其影响下的疾病观
黄帝内经
重阳思想
寒邪
疾病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黄帝内经》和丹溪学说探讨肝脏疾病的发病观
来源期刊 中医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丹溪学说 肝病 发病观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910.2021.01.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雅雯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帝内经》
丹溪学说
肝病
发病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研究
月刊
1001-6910
41-1124/R
大16开
郑州市城北路7号
36-130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04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