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地球科学进展       
摘要:
海洋自生黄铁矿的形成过程与有机质矿化过程密切相关,是构成全球 C-S-Fe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一环。黄、东海陆架在全新世高水位期以来,广泛发育泥质沉积区,其中赋存大量自生黄铁矿,为研究其成因及其控制因素提供了契机。平面上,黄铁矿的分布与细粒泥质沉积伴生,因为细粒沉积物相对富集有机质且沉积环境稳定,有利于微生物硫酸盐还原的进行。黄、东海沉积动力、有机质来源和海洋生产力的区别导致黄铁矿生成与埋藏的差异,进而引起相关指标(例如C/S值)的不同。垂向上,黄铁矿的含量一般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随着埋深的增大,孔隙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利于硫酸盐还原的进行;黄铁矿硫同位素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加重(富集34S),这可能与成岩系统的封闭性有关,也可能与甲烷厌氧氧化驱动的硫酸盐还原有关。另外,沉积速率通过影响有机质的埋藏、孔隙水和海水的联通效率以及硫酸盐—甲烷转换带的位置进而控制黄铁矿的含量及同位素组成。黄、东海陆架泥质区在沉积动力和沉积过程方面积累了大量优秀研究成果,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硫同位素、原位微区测试等先进实验方法,发掘自生黄铁矿在探讨现代海洋C-S-Fe循环及深时海洋化学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潜在价值。
推荐文章
潮流场对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控制作用
底质分布
潮流
沉积物输运
沉积动力学
渤、黄、东海陆架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地球化学比较研究
表层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动力作用
物源
东海陆架泥质区
末次冰消期以来渤、黄、东海陆架潮汐、潮流演变过程模拟研究
潮汐
潮流
末次冰消期
渤、黄、东海陆架
数值模
东海陆架平北地区残留沉积磁性特征及其油气指示意义
东海陆架
平北地区
新生代
残留沉积物
磁性异常
油气渗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东海陆架泥质区自生黄铁矿成因及其控制因素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进展 学科
关键词 自生黄铁矿 有机碳 早期成岩 沉积过程 硫同位素
年,卷(期) 2021,(null) 所属期刊栏目 水生关键带有机碳循环过程:从分子水平到全球尺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6-1320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73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20.1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生黄铁矿
有机碳
早期成岩
沉积过程
硫同位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进展
月刊
1001-8166
62-1091/P
大16开
198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6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090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