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为阐明雄安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网格法和随机取样法实地采集雄安新区-容城县表层土壤样品(0-20cm)133份,运用地统计学和ArcGIS相关技术,对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电导率(EC)、土壤含盐量(SS)、含水量(WC)、pH值、机械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容城县土壤属轻壤土,pH中性,土壤表层SOM、TN、TP和TK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除TK含量无差异外,其他所有理化性状差异显著(P<0.01)。土壤pH值(内陆滩涂>林地>耕地>公园与绿地);SOM含量(耕地>公园与绿地>林地>内陆滩涂);TN含量(耕地≈公园与绿地>林地>内陆滩涂);TP含量(耕地>公园与绿地>内陆滩涂>林地);SS(内陆滩涂>耕地>林地>公园与绿地);WC(内陆滩涂>公园与绿地>林地>耕地);EC(内陆滩涂>耕地>公园与绿地>林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H值属弱变异性,SOM、TN、TP、TK、WC和EC均为中等变异,SS属高变异性。研究区土壤SOM、TN和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经空间插值分析,SOM、TN和TP空间分布状况类似,均表现为东部偏少,西部稍丰。WC、EC和SS呈显著正相关(P<0.01),空间分布均呈斑块状。容城县表层土壤各性状指标均有趋势效应,且中部变化相对南北变化明显。上述研究结果明确了雄安新区土壤理化指标现状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为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推荐文章
基于“三生空间”的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三生空间”
雄安新区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雄安新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空间分布格局预测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
人口预测
GDP预测
雄安新区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赵县土壤养分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土地利用方式
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
马尔科夫模型
空间分布
河南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雄安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容城县为例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土壤性状 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雄安新区 容城县
年,卷(期) 2021,(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64-6772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200409084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性状
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雄安新区
容城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