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通腑理论的内涵,利用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核心药物,并对核心药物进行有效评价,旨在阐明核心药物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的“通腑”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05年至2020年运用通腑理论诊治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文献,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发现处方中的核心药物,并选用核心药物活性成分进行有效评价:通过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大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米诺环素组、大黄素高、中、低剂量组(1.404 mg/kg.d-1、0.702 mg/kg.d-1、0.351 mg/kg.d-1).采用Longa评分法测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C)染色显示计算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TLR4、MMP-9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缺血周边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结果:共检索到有关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相关文献报道235篇,应用处方明确的中药方剂232个,涉及中药208味,其中以大黄使用频率最高.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P<0.05或P<0.01).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TLR4、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鼠脑缺血周边区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不显著外,其余各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脑缺血周边区可见活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而药物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表达.结论:“通腑”核心药物大黄及其活性成分可抑制脑缺血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TLR4/MMP-9信号通路失活有关.
推荐文章
缺血性中风中医药实验研究述要
缺血性中风
实验研究
中医药
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药研究
中风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进展
缺血性中风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综述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近况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中医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通腑理论挖掘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核心药物及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通腑理论 缺血性中风 数据挖掘 小胶质细胞 大黄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2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588/j.cnki.issn2096-8426.2021.02.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通腑理论
缺血性中风
数据挖掘
小胶质细胞
大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6-8426
52-1174/R2
大16开
贵州市贵安新区大学城
66-3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