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基于景观设计和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探究了"育野"这一理念.当代景观实践应克服针对"荒野"概念可能存在的狭义理解,借鉴环境人文学、科学技术论、生态科学及景观设计学理念,探索用以培育新型野地的景观策略.通过剖析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及景观设计案例,本文构想了利用智能机器营造"野地"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将机器视为具有能动性、能够参与合作生产的智能体,而非用来扩大人类对环境影响力的"数字基础设施".近年来控制论技术发展迅速,传感网络、人工智能和网络物理系统等理念亦可为构建"育野"框架提供支持.该框架的核心是与"生物多样性"同等重要的"技术多样性",以性能优化、追求效率为目标的技术发展单一愿景拘囿了人们的思想,剥夺了人们与环境相联系的其他可能.因此,育野的关键也在于认识机器的"野".
推荐文章
湖北西凉湖野菱群落α-多样性特征
野菱
种群
群落
α-多样性
西凉湖
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野桑蚕
家蚕
AFLP
杂合度
遗传多样性
中华野海棠遗传多样性分析
SRAP-PCR
中华野海棠
遗传多样性
湖北西凉湖野菱群落α-多样性特征
野菱
种群
群落
α-多样性
西凉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育野:技术多样性与机器中的"野"
来源期刊 景观设计学(英文版) 学科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野性 景观设计 机器生态 技术多样性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PAPER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65
页数 14页 分类号 TP18|TU98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工智能
野性
景观设计
机器生态
技术多样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景观设计学(英文)
双月刊
2095-5405
10-1105/TU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27-1号北大科技园303-3室
eng
出版文献量(篇)
44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