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有关麻粒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讨论了4个相关问题:(1)麻粒岩的大地构造环境与P-T轨迹.麻粒岩可以形成于4种大地构造环境中:(a)碰撞造山带以形成高压麻粒岩为特征,为中压相系,包括曾位于地壳浅部的岩石经历构造埋深达到变质峰期后再折返的过程,为顺时针型P-T轨迹;也包括曾经历洋壳或陆壳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岩石折返叠加变质形成的麻粒岩,P-T轨迹以减压为主.(b)地壳伸展区以形成低压麻粒岩为特征,并可达到超高温条件,其P-T轨迹为减压加热至温度峰期,随后发生等压或降压冷却.(c)岛弧或陆缘岩浆增生区的下地壳多为高压麻粒岩相,其中侵入的辉长岩首先经历等压冷却,然后再经历升温升压进变质过程.(d)太古宙克拉通麻粒岩相表壳岩呈皮筏状分布于TTG片麻岩内部,多达到超高温条件,发育逆时针型P-T轨迹,受太古宙特殊的垂直构造体制控制.(2)麻粒岩的进变质过程与流体行为.按照流体行为,麻粒岩的进变质过程分为3种型式:(a)流体饱和进变质过程,指岩石在饱水固相线之前达到流体饱和,随后发生饱水固相线熔融与含水矿物的脱水熔融,以及阶段性熔体丢失,导致岩石中水含量降低,缺流体固相线温度升高;在峰期之后的降温过程中,发生熔融反应的逆反应,或结晶反应,形成含水矿物,结晶反应终止于缺流体固相线.(b)流体不饱和或缺流体进变质过程,指岩石在进变质过程中会处于流体缺失状态,不会发生变质反应,岩石中原来的矿物组合以亚稳定状态保留至缺流体固相线后,才开始变质演化,因此经常形成一些不平衡结构.(c)流体过饱和进变质过程,指有过量水参与的熔融反应过程,也称为水化熔融,与熔体注入或局部汇聚有关;水化熔融过程中会更多地消耗斜长石、石英及辉石等无水矿物,导致残余物中富集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含水矿物.(3)确定麻粒岩P-T条件的视剖面图方法.利用视剖面图方法分析麻粒岩的变质条件时,首先需要通过岩相学观察区分出峰期组合和最终组合;然后通过计算T-M(H20)图解确定最终组合的含水量;最后利用所确定的水含量计算P-T视剖面图.利用P-T视剖面图分析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条件时,首先找到峰期矿物组合在视剖面图上的稳定域,然后再结合有价值的矿物成分等值线确定P-T条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岩相学观察确定的峰期组合和最终组合都可能受局部结构域控制,与滞留熔体的不均匀分布或原地分凝有关,此时不能简单地用全岩成分模拟其相平衡关系.(4)相平衡模拟时需要选择有效的全岩成分.当选择实测全岩成分进行相平衡模拟时,首先需要检验其有效性,即检验实测全岩成分是否能够代表薄片中所观察到的相平衡关系.方法是计算有效全岩成分,并与实测全岩成分进行对比.对于成分不均匀的变质岩石,需要处理局部结构域的成分.分如下3种情况:(a)宏观尺度的结构域,可以分别取样;(b)微观尺度的结构域,需要在显微薄片中进行图像分析,针对不同结构域分别进行相平衡模拟;(c)由叠加或退变质形成的结构域,需要确定相应的变质反应,通过对反应配平,确定有效全岩成分.此外,文中还介绍了计算岩石中的水含量、0含量和各种矿物相含量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推荐文章
豫南高压麻粒岩中富钛角闪石类的成因和意义
富钛角闪石
高压麻粒岩
豫南
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麻粒岩包体
岩石学
元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下地壳组成
岩浆底侵作用
华北克拉通和华南地区下地壳麻粒岩捕虏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
华北克拉通
麻粒岩捕虏体
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
麻疯树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综述)
麻疯树
栽培技术
育种
研究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麻粒岩的研究进展与方法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麻粒岩 大地构造环境 P-T轨迹 相平衡模拟 有效全岩成分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64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588.34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8654/1000-0569/2021.01.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8)
共引文献  (100)
参考文献  (6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麻粒岩
大地构造环境
P-T轨迹
相平衡模拟
有效全岩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