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利用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培育抗虫品种是目前公认最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策略。本研究利用水稻功能基因组已克隆的抗褐飞虱基因,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常规回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将抗褐飞虱基因Bph6、Bph9、Bph14和Bph15单独和聚合导入到节水抗旱稻恢复系旱恢3号,获得了一系列含有单基因、双基因、三基因和四基因的改良系。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进行褐飞虱抗性鉴定,评价这些基因在旱恢3号背景下的效应及相互作用。表明单基因改良系中,Bph9的抗性最强,且Bph9>Bph6>Bph15>Bph14;在聚合改良系中,抗性均优于单基因改良系,四基因聚合改良系的抗性最强,不同基因型组合的抗性效应是Bph6+Bph9+Bph14+Bph15>Bph6+Bph9>Bph6+Bph9+Bph14>Bph6+Bph9+Bph15>Bph6+Bph14+Bph15>Bph9+Bph14+Bph15>Bph14+Bph15。在自然条件下,改良系与旱恢3号在株高、有效穗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与旱恢3号相仿或略差。本试验表明单独和聚合导入Bph6、Bph9、Bph14和Bph15基因能显著提高节水抗旱稻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这4个基因的加性效应明显,可为今后节水抗旱稻抗褐飞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推荐文章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褐飞虱基因选育杂交水稻抗性品种初步研究
杂交水稻
稻褐飞虱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育种
聚合回交法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
水稻
聚合回交
抗褐飞虱
恢复系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褐飞虱水稻两系不育系
水稻
两系不育系
抗褐飞虱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选育
籼稻恢复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分析
籼稻
白背飞虱
褐飞虱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遗传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节水抗旱稻恢复系的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评价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育种 褐飞虱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评价 节水抗旱稻
年,卷(期) 202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4-1769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9.8206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育种
褐飞虱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评价
节水抗旱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