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间套作系统中荫蔽是影响低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以南豆12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行比配置,即1∶1(A1处理;1行玉米间隔1行大豆,间距50cm)和2∶2(A2处理;2行玉米间隔2行大豆,玉米和大豆各自的行距均为40cm,玉米和大豆间距为60cm),净作大豆为对照(CK),研究玉米和大豆不同行比套作配置下荫蔽对大豆叶片光合荧光特性、解剖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处理A1、A2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别比CK显著降低91.2%、66.8%。叶绿素a含量分别降低50.2%和27.9%,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63.2%和37.8%。套作大豆功能叶片荧光参数Fv'/Fm'和Fq'/Fm显著高于净作大豆,而Fv/Fm、qP和NPQ低于净作。对于叶片结构,套作大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低于CK,且净作大豆叶片厚度分别是A1和A2处理下的2.15倍和1.69倍;套作大豆叶片的叶绿体结构比较完整,无破碎现象,含淀粉粒稀少,随着荫蔽程度的加重,嗜锇颗粒、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增多,叶绿体减小但其数目增多,而净作大豆叶片叶绿体中淀粉粒较多且色泽亮白,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稀少。因此,玉米-大豆套作种植中不同行比配置导致低位作物大豆冠层光环境差异,直接影响大豆叶片结构特征和光合荧光特性。
推荐文章
荫蔽锻炼对大豆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荫蔽锻炼
大豆
光合
叶绿素荧光
玉/豆套作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套作大豆
玉米株型
光合特性
解剖结构
产量
套作大豆形态、光合特征对玉米荫蔽及光照恢复的响应
大豆
带状套作
荫蔽
光照恢复
光合生理生态
形态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套作荫蔽对苗期大豆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大豆 套作 光合荧光特性 叶绿体超微结构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7-285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7.0027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套作
光合荧光特性
叶绿体超微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