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固定道垄作(PRB)是在农田中设固定的机械行走道的一种垄作和沟灌栽培模式,是河西灌区春小麦取代传统平作和大水漫灌种植方式的一种新技术。为了明确PRB种植模式下合理的施氮水平和灌水量,2014—2015年连续2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3种灌溉定额(1200、2400和3600m3 hm–2)为主区,以4种施氮水平(0、90、180和270kg hm–2)为副区,研究水氮耦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根长密度及最终产量的影响。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根长密度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且灌水量的效应大于施氮水平的效应;开花、灌浆和成熟期的根长密度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根长密度最大值的水氮耦合条件是灌水量约2850m3hm–2、施氮量196~207kg hm–2。中等灌水量(2400m3hm–2)条件下,小麦主要生育期根长密度显著增加,提高了根长密度在40~80 cm土层的分配比例,增加了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中等灌水量与中氮水平(180kg hm–2)是所有处理中的最佳水氮耦合模式,可用于河西灌区春小麦PRB栽培模式。当加大灌水至3600m3 hm–2时,产量没有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高灌水量使小麦主要生育期的根长密度降低,且根长密度在0~40 cm土层的比例升高,在40~80 cm土层的比例下降。
推荐文章
水氮互作对固定道垄作栽培春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固定道
水氮互作
春小麦
根系
籽粒产量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和根冠比及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
施氮量
灌水量
根系分布
根冠比
产量
水氮耦合对滴灌春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水氮耦合
春小麦
根系时空分布
根系形态特征
产量
施氮量对固定道垄作春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固定道垄作
施氮量
春小麦
籽粒产量
氮肥利用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氮耦合对固定道垄作栽培春小麦根长密度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水氮耦合 固定道 根长密度 产量 春小麦
年,卷(期) 2021,(11)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5-1714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7.017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氮耦合
固定道
根长密度
产量
春小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