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陕西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通过测定0 ~10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分析不同坡度、坡向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结果 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不同.乔木林地与灌木林地土壤含水量均在0~ 50 cm减小,而在50 cm以下乔木林地小幅波动,灌木林地缓慢增大.撂荒草地与农地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最后趋于稳定.2)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减少,而撂荒草地差异不明显.3)浅层(0 ~200 cm)土壤含水量:撂荒草地(10.20%)>农地(10.04%)>灌木林地(9.39%)>乔木林地(8.91%);深层(200 ~1000 cm)土壤含水量:农地(13.50%)>撂荒草地(13.34%)>灌木林地(11.66%)>乔木林地(7.87%).表明撂荒草地能够较好地保持土壤水分,乔木林地则相对较差.4)坡度对撂荒草地浅层和乔木林地深层土壤水分有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坡向对乔木林地和撂荒草地浅层土壤水分有极显著影响,且阴坡土壤水分大于阳坡.总体上,土地利用方式、坡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浅层土壤水分有显著影响,坡度的贡献率最大(34.85%),土地利用方式对深层土壤水分有显著影响,贡献率为23.03%.地形是浅层土壤水分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深层土壤水分则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红砂灌丛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黄土丘陵沟壑区
红砂
土壤水分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地利用
地形
土壤含水率
空间变异性
黄土丘陵沟壑区微地形对土壤水分及生物量的影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微地形
土壤水分
生物量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草地土壤水分研究
黄土高原
水平阶草地
自然草地
土壤含水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垂直变异及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垂直变异 地形因子 土地利用 黄土丘陵沟壑区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Applied Studi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80
页数 9页 分类号 S152.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843/j.sswc.2021.03.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水分
垂直变异
地形因子
土地利用
黄土丘陵沟壑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双月刊
1672-3007
11-4988/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82-71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28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