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由有机配体保护的原子精确金属团簇在合成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对一些化学反应产生独特的催化效果.原子精确的团簇催化剂明显不同于纳米颗粒催化剂和单原子催化剂,是一种关联均相和多相的、原子数目确定、尺寸均一、结构精确的新型催化剂.从原子尺度上精确构筑团簇催化剂,探究亚纳米尺度的微观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为常规催化剂所未能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解决的机会,为在分子尺度上揭示催化作用机制以及准确关联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提供新的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本文设计和使用了三种结构精确的金团簇催化剂,即Au25(PPh3)10(SC2H4Ph)5Cl2,Au38(SC2H4Ph)24和Au25(SC2H4Ph)18,分别由二十面体结构的Au13单元通过中心顶点融合、面融合、体相融合形成的(简写为Auvf、Auff和Aubf),详细研究了这三个金团簇催化剂在二十面体Au13单元的结构融合过程中,其催化活性的演变规律.在催化吡咯烷与O2反应制备γ-丁内酰胺反应中,金团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顺序为Aubf>Auff>Auvf,表明这三个金团簇中Au13单元的结构随着点、面、体的融合,其催化活性随之增加.同时研究发现,对于同一个Au团簇催化剂,其表面硫醇配体的烷基链越短,其催化活性越高,这主要是由于短链硫醇分子的空间位阻较小,吡咯烷分子更容易进入催化剂的金表面,接触到活性位点,进行催化反应.实验表明,三个团簇金原子均带正电荷,正价金物种可能是催化吡咯烷与O2反应的催化活化物种.研究发现,Aubf团簇表面的活性位数目高于Auff和Auvf团簇的,因此Aubf的催化活性最高;同时,团簇表面配体的烷基链越短,其表面活性位数目也越多,这也进一步解释了表面硫醇配体的烷基链越短,其相应的金团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越高的原因.吡咯烷与O2在金团簇上反应的可能路径为O2在Au活性位上裂解的O原子和吡咯烷β-H转移至Au活性位的β-H反应脱水后形成亚胺,亚胺经过水解进一步氧化得到产物.这项研究将为在原子层次上调变金属团簇催化剂的结构进而改变其催化性能提供新的思路,对精准设计和构筑高效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快凝过程中液态Cu64Zr36合金二十面体团簇遗传与演化跟踪
快速凝固
分子动力学
二十面体团簇
遗传
稳态Cu-Zr二十面体团簇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
密度泛函
Cu-Zr二十面体
电子结构
Mulliken
基于二十面体间断有限元离散求积组的IRI-TUB基准题验证
屏蔽计算
离散纵标法
求积组
间断有限元
二十面体
玻璃形成液体其内在结构中的二十面体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势能曲面
玻璃转变
内在结构
二十面体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团簇二十面体结构融合过程中其催化活性的演变
来源期刊 催化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金团簇 结构融合 二十面体结构 吡咯烷氧化 活性位点 催化活性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快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5-250,后插1-后插5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16/S1872-2067(20)63659-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祝艳 2 12 1.0 2.0
2 杨丹 10 38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团簇
结构融合
二十面体结构
吡咯烷氧化
活性位点
催化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催化学报
月刊
0253-9837
21-1195/O6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大连110信箱)
8-9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62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650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