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五苓散方药中,茯苓利小便,治疗作用侧重于津液形成前的"化";猪苓利水道,侧重于津液形成后的利.猪苓使水液"阴化",有直接"利水道"的功效;茯苓使水液"阳化",除"利小便"外,还可"健脾""安神".五苓散中同时运用茯苓和猪苓,既可使水湿从阳以化气,又可使化气后的津液从阴以滋养全身,而后形成小便,促进机体整体的水液代谢.泽泻归肾、膀胱经,为下焦治水之药;白术归脾、胃经,为中焦治水之药.泽泻球茎形圆,能"动",独茎中空直上,能"通",最后发为白花,犹如引水液上达于肺.白术生长于长夏湿气主令之时,在外可抵御湿邪,在内可固守中焦脾胃之气.桂枝味辛、甘,性温,辛甘发散为阳;色赤,五行属火,而火曰炎上,有宣通的作用.五苓散中五味药物相互配合,使水精四布,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其功用是方中五味药物相互配合的结果,没有孰重孰轻,五者缺一不可.
推荐文章
基于法象药理探析夏枯草与附子的功效差异
法象药理
取象比类
中药功效
夏枯草
附子
浅谈五苓散在眼科的应用
五苓散
眼病
应用
五苓散证治体会
功能五态学说
五苓散
痛风
淋证
压力性尿失禁
浅析中药气味理论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方剂学
配伍理论
气味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中药法象理论浅析五苓散的功效及配伍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五苓散 法象理论 功效 配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16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21.02.003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五苓散
法象理论
功效
配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