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荒野唤起了人们对城市化影响之外原始自然的集体想象.尽管在北美地区,"荒野"(wilderness)概念的出现被视作殖民主义的产物①[1],但这并不影响"荒野"一词的流行—作为一种语义工具,它已然具备了某种象征意义.同样地,"城市荒野"(urban wilderness)一词将矛盾的"城市"与"荒野"并置组合,对景观设计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城市荒野表达了公众对城市中非人工景观的惊叹—常被忽视的乡土物种及其生态绩效为人们所见,促使公众认知和欣赏丰富而富有韧性的城市生态环境形象.另一方面,唯有重整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认知论,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城市荒野这个颇具挑战性的自然概念—如果我们仅仅将城市景观看作单纯的绿色背景或人类对自然的掌控,那么就很难真正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份子.
推荐文章
当代中国城市对荒野审美的呼唤
风景园林
荒野景观
荒野审美观
市居
生态文明
关于(荒野)殖民化
自然过程
自然发展
自然体验
城市景观
荒野概念
从全球到中国的荒野地识别:荒野制图研究综述与展望
荒野
荒野制图
荒野地
荒野保护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生态文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培育城市荒野
来源期刊 景观设计学(英文版)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探索与过程|EXPERIMENTS & PROCESS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3
页数 2页 分类号 TU984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景观设计学(英文)
双月刊
2095-5405
10-1105/TU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27-1号北大科技园303-3室
eng
出版文献量(篇)
44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