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较罕见的软组织肉瘤,起源于间隙卡氏细胞(ICC)或其同源的干细胞.全球每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1.0~1.5例.约80%的GIST在酪氨酸激酶(KIT)受体有激活突变蛋白的酪氨酸激酶(PTKs),5%~10%在血小板源性有激活突变的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KIT和PDGFRA在结构上是相似的双开关激酶,含有两个抑制开关及一个激活回路开关,通过连接到激酶开关袋,调节激酶的活性.致瘤激酶突变导致开关控制失调,结构性激活KIT和PDGFRA,使异常细胞生长和存活.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药(TKIs)伊马替尼(imatinib)批准用于靶向治疗KIT阳性、不可切除和(或)转移性恶性GIST,彻底改变GIST的治疗方法.而二线TKIs舒尼替尼(sunitinib)可治疗对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三线TKIs瑞戈非尼(regorafenib)可治疗对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耐药的GIST.一些患者有原发性GIST耐药基因,大多数患者从最初的临床效益,因KIT继发突变,最终发展为对GIST产生耐药性.这些耐药突变是非均质性的,出现在个别患者带有多重次级突变.考虑到这种异质性,极需要一种能广谱抑制KIT和PDGFRA突变的新药,阻断各种耐药突变,并限制进一步防止耐药突变的影响.由美国Deciphera生物制药公司研制的ripretinib(瑞普替尼)是四线广谱KIT和PDGFRα酪氨酸激酶双开关控制抑制药,通过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调节激酶活性连接到激酶开关口袋,并激活回路开关.用于广泛抑制激活的开关控制及对KIT和PDGFRA的耐药突变.2019年6月美国Deciphera生物制药公司与中国上海再鼎(Zai Lab)生物医药公司签订了独家许可协议,允许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开发靶向治疗GIST新药瑞普替尼(ripretinib)及进行商业化开发.美国Deciphera生物制药公司于2019年9月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的年会上报告口服激酶开关调控抑制药瑞普替尼对于该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率获益,为既往接受过治疗的重度GIST患者带来了希望和转机.使患者无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85%,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6.3个月,高于安慰药组(1.0个月).2019年12月16日Deciphera生物制药公司向FDA提出瑞普替尼片新药上市申请,2020年2月12日FDA接受该公司的申请,并授予瑞普替尼片突破性疗法资格认定,用于治疗曾接受过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治疗的晚期GIST患者罕用药地位,给予加速审批.2020年5月15日批准瑞普替尼片上市,商品名为Qinlock?,成为四线TKIs,比处方药用户收费法案《PDUFA》的日期提前3个月.该文对瑞普替尼片的非临床和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适应证、剂量与用法、用药注意事项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