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和视网膜血流变化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IMEM患者21例(21眼),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2~83岁。所有患者行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视力测量和OCTA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SVD)、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密度(DVD)以及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65 min,平均50 min。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高眼压、1例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反应,予相应处理后痊愈。21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61±0.26,较术前的0.82±0.32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88, P<0.05)。术后3个月OCTA检查结果显示,CMT为(287.05±64.79) μm,较术前的(469.33±101.88) μm明显减小,FAZ面积(0.19±0.12) mm 2、SVD 52.50%±12.62%,较术前的(0.13±0.10) mm 2、48.58%±11.96%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050、2.330、4.358, P值均<0.05);而术后3个月DVD为35.90%±10.52%,与术前的34.60%±9.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形态基本恢复,黄斑水肿减轻。 结论:OCTA为无创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应用OCTA可很好地观察IMEM患者术后黄斑区的结构和血流变化情况,可为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手术效果的评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推荐文章
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特发性黄斑裂孔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
25G
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
治疗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视网膜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区厚度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2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00728-0024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视网膜血流密度
黄斑中心区厚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双月刊
2095-7041
10-1202/R
大16开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26-190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0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4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