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估直接前入路与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指征的初次单侧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双侧手术、术前有髋部疾病及既往外伤史的患者,随机分为直接前入路组(DAA)和后侧入路组(PA),每组80例患者.分别按照不同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1年、2年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假体位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简式36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关节遗忘指数等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128例患者获得超过2年随访.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髋臼外翻角和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4、0.883、1.733,均为P>0.05;Fisher精确检验P=1.000);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9、2.965,均为P>0.05);术后1年DAA组的WOMAC评分(F=4.699,P=0.034)、身体成分摘要(PCS)(F=4.525,P=0.037)和心理成分摘要(MCS)评分(F=8.906,P=0.004)均显著优于PA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WOMAC评分、MCS和P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49、2.608、0.513,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的关节遗忘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2,P=0.032),DAA组的关节遗忘指数显著高于PA.结论 DAA入路与PA入路比较,在术后并发症以及假体位置方面无差异,但在改善患者术后1年内功能恢复,尤其是主观感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术后2年,DAA组在自我感觉方面仍有优势,更长期的效果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更全面的评估.
推荐文章
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治疗对老年股骨缺血性坏死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全髋关节置换术
祛风通络散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关节活动度
骨密度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
股骨头坏死
儿童
治疗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来源期刊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成形,置换,髋 手术伤口 股骨头坏死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CLINICAL RESEARCH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62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1.02.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成形,置换,髋
手术伤口
股骨头坏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1674-134X
11-9283/R
16开
广州市沿江西路151号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5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47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