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民法典》对侵害与损害的区分,给损害赔偿的体系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何理解损害的概念,是认识这一损害赔偿体系的基础。损害概念的发展历经差额假说、客观损害说及规范损害说的演变。差额假说在实践操作中具有便利性优势,且实质上是损害赔偿的填补功能及完全赔偿原则的规范表述,其作为通说的地位依然应当肯定。客观损害说及规范损害说的提出,突破了"差额即损害"的公式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差额假说有所修正;但这种修正的法律基础,恰恰也在于损害填补功能的实现。损害概念的这一演变过程,可以清晰地揭示出损害赔偿的规范属性。这一规范性集中体现在损害赔偿的填补功能与完全赔偿原则,构成了损害赔偿法的价值基础,是理解司法实践不同案型中损害类型及其范围确定的依据。
推荐文章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法教义学:定位与进路
民法典
法教义学
定位
进路
论民法典中环境规范的体系建构
民法典
环境规范
私法
协调路径
体系建构
外国民法对我国制定民法典的启示
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
经验启示
成果借鉴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网络虚拟财产研究
网络虚拟财产
物权
归属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民法典》背景下损害概念渊流论
来源期刊 财经法学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损害概念 差额假说 客观损害 规范损害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45
页数 15页 分类号 D9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损害概念
差额假说
客观损害
规范损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财经法学
双月刊
2095-9206
10-1281/D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法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