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用19702015年济南及其周边地区的47个台站数据,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对济南及其周边地区的极端气候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济南及其周边地区近地层的气温1970年在同经度带、同纬度带中均为显著增长趋势.夏日日数、热持续日数在1990年以前多呈现和"南低北高"相反的空间分布,1990年后"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更加明显.济南及其周边地区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在19701995年偏少,在19952015年呈现一致性偏多,并有增强趋势.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具有较为统一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日降水强度在19701990年表现为鲁中南部及鲁西北北部偏小、鲁西北南部及鲁中东部偏大的反位相分布型,1990年后呈反位相分布型.年总降水量及平均日降水强度在1990年前后发生突变.1990年以来,500 hPa位势高度从欧洲东部开始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正负正"的三明治式分布,欧亚地区易形成两高一低的环流形势,冷空气易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山东交汇,形成有利于降水的天气形势.19912015年的风场与气候态平均差值显示,700 hPa风场自孟加拉湾至山东地区偏南暖湿气流显著增强,925 hPa为水平辐合区,辐合易使低层水汽聚集,200 hPa为水平辐散区,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上下层配置,使垂直上升运动增强.水汽、热量等物理量的垂直输送,使降水系统发展.济南及其周边地区东边界中高层及近地面层存在水汽通量正值区,中低层为水汽通量负值区,西边界在中低层存在水汽通量正值区,其余为大范围负值区;南边界上除中层外,其余大部分层次上是显著的水汽通量输出区,北边界与南边界的水汽通量情况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