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指出地震学在天文和行星学科里的重要作用.我们主要介绍最近提出的"潮汐—地震波共振"(tidal-seismic resonance)效应,并且讨论它对卫星轨道演化的作用.当在同步轨道以下周期运动的卫星引起的引潮力的频率和行星内部自由震荡频率吻合时,就会发生潮汐—地震波共振.此时,行星内部的地震波将被激发并引起行星表面的显著位移.升高和下降的地面会对卫星产生一个力矩从而使得卫星轨道下降.因为潮汐共振引起的动态地面位移可以比单纯引潮力引起的位移大两个数量级,所以潮汐共振会显著加速卫星下降速率.我们用我们开发的三维地震波场模拟程序AstroSeis数值计算了潮汐—地震波共振对轨道的影响,进而推测这一共振效应可能对行星早期吸积速度有显著影响.另外,因为行星内部的Q值和S波的波速对潮汐共振影响很大,未来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的小行星或陨石内部地震波的速度和Q值对研究行星演化和太阳系的形成至关重要.
推荐文章
爆破地震波特性与天然地震波的比较
爆破地震波
天然地震波
爆炸地震波模拟研究
爆炸力学
微差爆炸地震波
非平稳随机过程
爆炸
数值模拟
页岩各向异性对被动源微地震波场的影响
微地震
页岩各向异性
震源机制
直达波
振幅
旅行时
数值模拟
井水位的振荡与地震波
井水位
频率特性
地震波
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行星内部地震波及其对卫星轨道的影响
来源期刊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潮汐 潮汐—地震共振 行星形成 小行星地震波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5-210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9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738/j.dqyxx.2020-0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潮汐
潮汐—地震共振
行星形成
小行星地震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地震译丛
双月刊
1003-3238
11-2368/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