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有鉴于中医药学脏腑与病因学理论与现代认识的巨大差异与其辨证施治的有效性,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对其认识方法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探讨,认为中医药学认识方法始于“道法自然”与“取象比类”,通过“辨证施治”的“状态分析与处理”,建立了一套“理、法、方、药”俱全的“多因素非线性分析与处理”诊疗体系.中西医药学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了复杂性科学所强调的既要重视物质或因素本身的作用,也不忽视对其作用的“初始条件”,从而完善了临床医药学的认识方法,也是其能够显著提高与改善中西药物临床疗效的原因所在.它不仅是中西医药学结合的使然,也是现代生物医药学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的必由之路.
推荐文章
谈中医药学术论文创作的思路
创作思路
学术论文
中医药
问题
实践
理论
试述汉献帝刘协对中医药学的贡献
汉献帝
刘协
中医药学
中医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调研与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
中医药学术期刊
微信传播指数(WCI)
祁宝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思想在眼科的应用
辨病与辨证结合
祁宝玉
中医眼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道法自然”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药学认识方法的前因后果
来源期刊 医学争鸣 学科
关键词 认识方法 道法自然 取象比类 状态分析与处理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药学 西医药学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观点与视角|Views and Perspectiv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4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76/j.issn.1674-8913.2021.01.0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认识方法
道法自然
取象比类
状态分析与处理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药学
西医药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争鸣
双月刊
1674-8913
61-1481/R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52-86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7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