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主张司法决策应当进行必要的后果考量是当前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法律思维方式,从个案裁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目的论来看,"后果主义"似乎是一种更容易在后果意义上证明为正当的方法论思维。然而,从决策的角度来看,既然决策者需要在各种可能的后果之中去追求最可欲的后果,就必然意味着对某种特定后果进行工具性控制的决策逻辑和权力支配链。这也是为什么法院经常将执行"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等同于追求裁判的社会效果。"李昌奎案"的实践表明,那种以权力独白的方式追求"结果可欲"的"后果主义",如果缺乏"过程可信"的方法论背书,是很难真正赢得社会认同的。而这可能恰恰是陪审制度强调"分权"与"制衡"的优势所在。
推荐文章
浅谈如何进行商品煤采样
商品煤
采样
制样
分析化验
浅议企业如何进行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
策略创新
逆向思维
网络营销
浅论如何进行幼儿人物绘画教学
幼儿园教育
绘画教学
人物
艺术表现形式
美术教育
全面发展
高尚情操
内心世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司法决策如何进行后果考量
来源期刊 财经法学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后果主义 向上负责 权力独白 交往视角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0-160
页数 11页 分类号 D9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后果主义
向上负责
权力独白
交往视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财经法学
双月刊
2095-9206
10-1281/D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法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