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巨野煤田龙固煤矿上覆第四系和新近系松散层厚度达600 m以上,新近系松散层底部由黏土层、砂层相间沉积形成.为了研究新近系底部地层结构特征,加深对这种特殊类型土体下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的认识,运用FLAC3D软件,对不同黏土固结程度、新近系底部岩性组合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不同结构的下沉值、下沉速率和塑性区破坏状态.结果表明,固结程度低的黏土最大下沉量比固结程度高的黏土高约27.8%;低固结黏土塑性区发育最大高度距煤层顶板105 m,高固结黏土塑性区发育最大高度距煤层顶板80 m,获得了巨厚新近系底部地层特征.
推荐文章
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地层构型
济阳坳陷
新近系
体系域
基准面旋回
辫状河
曲流河
柴西地区古、新近系页岩气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柴西地区
古、新近系
页岩气储层
微观特征
巨厚砾岩地表斑裂产生位置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巨厚砾岩
地表斑裂
产生位置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巨厚松散层下防水煤柱合理留设及其数值模拟
巨厚松散层
防水煤柱
冒落带高度
留设方法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巨厚新近系底部地层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建井技术 学科
关键词 新近系 固结程度 地层特征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D32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458/j.cnki.cn11-2456/td.2021.02.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近系
固结程度
地层特征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井技术
双月刊
1002-6029
11-2456/TD
16开
北京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57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