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病原学实验诊断,目前仍然最常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进行核酸检测,核酸的检测结果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确诊和治愈出院的重要依据,但临床检验中暴露的SARS-CoV-2核酸检测“假阴性”问题,对于核酸检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核酸检测的多个环节如样本采集、检测试剂质量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SARS-CoV-2核酸检测“假阴性”问题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提高核酸检测准确率,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6次核酸检测阴性的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例报告
肺炎,病毒性
传染病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及控制要点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假阴性
质量控制
乙酰半胱氨酸诱导排痰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2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核酸检测
假阴性
咽拭子标本
痰标本
临床诊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可能因素探析
来源期刊 医学争鸣 学科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假阴性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Academic Discussion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76/j.issn.1674-8913.2021.02.0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9)
共引文献  (12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23)
  • 参考文献(1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假阴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争鸣
双月刊
1674-8913
61-1481/R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52-86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7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