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蛇绿岩是刻画造山带洋—陆演化格局的标志性证据,由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基性—基性岩和上覆远洋—深海沉积物组成,是一种理想剖面,非实际的野外露头表现.蛇绿岩分为MOR型和SSZ型两类,前者形成于洋中脊、洋盆宽度足够的弧前/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后者形成于洋壳初始俯冲阶段的弧前环境.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可以通过古生物和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同位素年龄与最老古生物化石(如放射虫、牙形刺等)年龄相近;洋壳运移过程中,有岩浆击穿洋壳而发育二元结构,由早期洋壳和叠覆的晚期岩浆岩构成;晚期岩浆岩比最老古生物年龄更为年轻.蛇绿岩通过俯冲铲刮、深部底垫和仰冲作用就位,发育褶皱和叠瓦状—双冲构造、及构造肢解为"基质夹岩块"结构成为蛇绿混杂带;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和就位年龄之间可从无年龄差到数十、甚至上百个百万年的时间跨度.蛇绿岩就位后继续经历俯冲带上盘和陆内活化等阶段的演化:蛇绿岩就位时的滑脱断层切穿俯冲带上盘,为后期岩浆提供通道,可侵入多期次的、非蛇绿岩套组份的中基性—酸性岩脉和岩体,包括SSZ型特征的岩浆岩,如新疆扎河坝—和布克赛尔蛇绿混杂带和美国Klamath山蛇绿混杂带.蛇绿混杂带在变质变形强烈的俯冲带上盘和活化的陆内环境中,受到构造改造,造成单一露头区不能够完整地出露有蛇绿岩套的岩石组份,而侵入在蛇绿混杂带中的岩浆岩被构造肢解、形成岩块并使得混杂带内岩石组份复杂化.现今露头的蛇绿混杂带是经历过多阶段演化的、一种现时状态的"四维时空"信息的综合体,即多个时期的物质叠置在同一个露头的三维空间内,一些岩石可能与蛇绿岩套并无成因联系.
推荐文章
新疆扎河坝地区蛇绿岩带形成环境及其地质意义
蛇绿岩
大地构造
超镁铁质岩
蛇纹石化
新疆扎河坝
新疆阿尔曼太蛇绿构造混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阿尔曼太蛇绿
岩石
地球化学
特征
元古宙蛇绿岩研究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元古宙
蛇绿岩
地质特征
多样性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
研究方法
蛇绿岩中的花岗质岩石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花岗质岩石
成因类型
蛇绿岩
构造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蛇绿岩与蛇绿混杂带结构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关键词 蛇绿岩 基性—超基性岩 蛇绿混杂带 "基质夹岩块"结构 侵入岩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0-595
页数 36页 分类号 P588.12|P588.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7/dzkx.2021.02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7)
共引文献  (499)
参考文献  (5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8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2(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3(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4(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5(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1)
200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9(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0(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1(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2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蛇绿岩
基性—超基性岩
蛇绿混杂带
"基质夹岩块"结构
侵入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