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柴达木盆地内部最大的正向构造单元和油气富集区——英雄岭构造带为切入点,剖析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在钻井和三维地震数据分析基础上,借助构造物理模拟、沉积速率分析、构造平衡、油源对比及包裹体分析等手段,讨论英雄岭构造带现今三维结构、构造形成演化及油气运聚过程,构建了英雄岭构造带成藏模式.认为英雄岭构造带现今空间结构与构造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构造形成演化与油气运聚过程高度耦合.英雄岭构造带垂向上发育深层盐下、深层盐间和浅层盐上3个含油气单元,成藏模式可以概括为盐下"低熟早排、源储一体、大面积成藏",盐间"多期调整聚集、断储圈三元控藏"和盐上"深浅断裂接力输导、晚期调整构造控藏".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上,英雄岭构造带整体呈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上下分层的构造格局;时间上,英雄岭构造带经历了古始新世—中新世断坳(29.3~23.8Ma)、上新世早期弱挤压(23.8~7.2Ma)和上新世晚期—第四纪强挤压(7.2 Ma~现今)3个阶段;充足的油源供应是油气富集的基础,构造带所在富烃凹陷烃源岩TOC普遍在0.5% ~1.0%,Ro在0.6% ~0.9%;多类型储层为油气成藏提供储集空间,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介于6% ~15%,浅层碎屑岩孔隙度普遍大于20%;广覆式膏盐层保证油气有效封盖,膏盐岩单层厚度2~25 m,累积厚度超过300 m,叠合面积350 km2;深浅断裂充当油气运移高速通道,3000 m以上诱导裂缝带普遍发育;异常压力是油气运聚的动力来源(地层压力系数普遍大于2);源圈时空配置是油气成藏的关键.
推荐文章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研究进展
柴达木盆地
英雄岭构造带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岩性-构造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构造演化作用浅析
柴达木盆地
断裂系统
输导系统
构造运动
油气分布规律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油气藏地质特征
构造样式
储层
油气源
油气藏地质特征
英雄岭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盐壳遮挡型生物气成藏模式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第四纪
生物气
成藏条件
生储盖组合
盐壳遮挡
勘探潜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
来源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高原隆升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英雄岭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9-303
页数 15页 分类号 TE1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7)
共引文献  (45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1(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原隆升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英雄岭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964
32-1152/TD
大16开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内
28-73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779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