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理论比容量是商用碳材料的10倍以上,但是其在循环过程中的巨大体积变化会导致电池负极粉化,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从而阻碍硅负极材料的实际应用.以价格低廉的微米硅作为原材料,石墨和聚丙烯腈作为碳源,采用球磨、液相包覆和热解的方法,制备了微米硅-石墨-碳(Si-G-C)复合材料.所制备的微米Si-G-C电极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和倍率性能,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仍有1 000 mA·h/g的高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67.75%.即使在1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其循环100次后,可逆比容量也可达到873 mA·h/g.
推荐文章
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研究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石墨
包覆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物
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纳米硅
人造石墨
碳包覆
3D打印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的改性及制备
硅基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流变性
3D打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米硅-石墨-碳负极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微纳电子技术 学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材料 微米硅 石墨 碳包覆
年,卷(期) 2021,(5)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与结构|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9-385
页数 7页 分类号 TM9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50/j.cnki.wndz.2021.05.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材料
微米硅
石墨
碳包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纳电子技术
月刊
1671-4776
13-1314/TN
大16开
石家庄市179信箱46分箱
18-6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66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69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