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厚层块状碳酸盐岩储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层间产液不均衡.为明确储层和隔夹层形成机理和展布规律,以中东A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例,在层序格架的控制下,研究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岩石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shrif组内部发育6个四级层序旋回,海平面升降控制了沉积环境演变,并对早期成岩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水体能量和成岩作用性质可分为5种沉积—成岩组合:(1)高能沉积环境+建设性成岩作用,滩体发生非选择性溶蚀作用,大幅提高岩石物性形成优质储层;(2)高能沉积环境+破坏性成岩作用,滩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胶结作用,降低岩石原始物性形成差储层或物性隔夹层,物性隔夹层隐蔽性强,识别困难,加剧了储层的非均值性;(3)低能沉积环境+建设性成岩作用,潟湖、开阔浅海及滩后发生选择性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有效改善岩石物性,主要形成差储层;(4)低能沉积环境+破坏性成岩作用,潮湿气候条件下,潟湖相岩石发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层序顶部发育炭质泥岩,形成暴露胶结炭化带.干旱和潮湿气候交替条件下,潟湖相岩石遭受多期风化—淋滤,形成致密胶结的角砾岩;该类沉积—成岩组合通常形成于低位体系域,形成稳定分布隔夹层;(5)低能沉积环境+弱成岩作用,岩石原始物性较差,灰泥含量高,后期未发生明显的成岩改造,多形成岩性隔夹层.Mishrif组在多期层序旋回控制下,沉积—成岩组合不断变化,物性隔夹层主要分布在优质储层内部,厚度较薄,规模较小,分布不稳定;岩性隔夹层与差储层相伴生,不同环境中的岩性隔夹层分布稳定性差异较大,致密胶结带通常分布稳定,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开发层系.
推荐文章
伊拉克北Rumaila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测井分类识别
测井分析
储层分类
岩性识别
BP神经网络
Rumaila油田
Mishrif组
塔西南地区白垩系层序格架及沉积演化研究
塔西南
白垩系
层序地层
沉积相
生物碎屑灰岩差异成岩及储集层特征:以伊拉克HF油田白垩系Mishirif组为例
白垩系
碳酸盐岩
生物碎屑灰岩
差异成岩
储层特征
伊拉克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层序构型及储层展布
Mishrif组
碳酸盐岩
层序构型
体系域
生物扰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层序格架约束下沉积、成岩作用对岩石物性的控制:以中东A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例
来源期刊 高校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隔夹层 Mishrif组 层序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年,卷(期) 2021,(4)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地质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2-443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2002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7)
共引文献  (214)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4(3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5(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酸盐岩
隔夹层
Mishrif组
层序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6-7493
32-1440/P
大16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2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