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 目前对川崎病(KD)尤其是不典型KD的及时诊断仍面临困难.目的 分析KD患儿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采用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2005年发布的第5版KD诊断标准,6条主要诊断标准中满足≥5条即可诊断KD.纳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KD患儿,发病10 d后诊断KD者为延迟诊断组,反之为无延迟诊断组.截取患儿的一般信息、临床表现、总热程、发病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IVIG治疗后的第1次血常规等,在两组问比较的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的拟合优度检验采用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主要结局指标延迟诊断KD的影响因素.结果 2194例KD患儿中,男1354例,女840例,发病月龄中位数21(11~43)个月,延迟诊断组168例,无延迟诊断组2026例.延迟诊断组中男性、>5岁比例较高,总热程较长,入院时满足主要诊断标准数较少、不典型KD患儿比例较高;ALB、血钠较高,ALT、TBil、GGT较低;冠状动脉损伤和扩张的发生率较高;IVIG治疗前后CRP、N绝对值和%、N/L比例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热程≥10 d(OR=36.1,95%CI:9.7~133.8)是延迟诊断KD的危险因素,入院满足诊断标准数≥5个(OR=0.40,95%CI:0.29~0.54)是延迟诊断KD的保护因素.结论 总热程≥10 d和入院满足主要诊断标准数<5个可能是KD延迟诊断的危险因素.
推荐文章
儿童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川崎病
儿童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相关因素的探讨
不典型川崎病
回顾性分析
早期诊断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儿童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附72例分析
小儿
川崎病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自限性疾病
早期诊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崎病延迟诊断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川崎病 延迟诊断 危险因素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Original Paper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5-22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501.2021.03.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崎病
延迟诊断
危险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双月刊
1673-5501
31-1969/R
大16开
上海市万源路399号
4-394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0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17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