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石漠化演替过程中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是评价石漠化地区土壤恢复效应的有效途径.该文以五个不同石漠化等级的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分析0~20 cm土层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分布状况、稳定性水平和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相较而言,无石漠化样地中>2 mm和0.25~2 mm两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其平均直径(MWD、GMD)最大,而可蚀性K值最低.(2)不同石漠化环境中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变化范围是20.78~56.28 g·kg-1、1.17~2.14 g·kg-1和0.41~0.97 g·kg-1,无石漠化样地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较高,全磷含量在五种环境中变化规律不明显;团聚体C/N、C/P和N/P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1.50~28.60、25.19~121.75和1.65~4.69,无石漠化样地团聚体C/N、C/P和N/P均明显高于潜在、轻度、中度和强度,较小粒径C/N较高,而C/P和N/P较高为>2 mm和0.25~2 mm两粒径.(3)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别与其C/N、C/P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全磷含量则与C/P、N/P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团聚体C/N、C/P和N/P变异水平表现为C/P>C/N>N/P.该地从无石漠化到强度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无石漠化土壤结构较好,团聚体中氮元素成为影响该退化生态系统中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性元素.
推荐文章
基于Le Bissonnais法的石漠化区桑树地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桑树地埂
Le Bissonnais法
石漠化区
石漠化地区林草复合治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可蚀性
林草配置模式
石漠化治理
草海上游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抗蚀性变化
土壤学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石漠化
草海
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
纸坊沟
植被恢复
水稳性团聚体
分形维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原山地石漠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来源期刊 广西植物 学科
关键词 团聚体稳定性 化学计量特征 团聚体养分 石漠化等级 土壤恢复
年,卷(期) 2021,(5) 所属期刊栏目 喀斯特与天坑植物研究 专栏|Special Column: Karst and Karst Tiankeng Plant Research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5-72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Q94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1/guihaia.gxzw20200705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1)
共引文献  (445)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8(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4(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5(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6(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7(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9(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团聚体稳定性
化学计量特征
团聚体养分
石漠化等级
土壤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植物
月刊
1000-3142
45-1134/Q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雁山镇85号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48-4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259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