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行洛坑钨矿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是该带目前规模最大的钨矿床.钨矿体主要产于强烈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顶部,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及大脉状多种矿化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含量近1:1.关于矿床的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详细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产出的不同世代白钨矿开展了系统的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的研究工作.行洛坑钨矿由早至晚可以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细脉浸染状白钨矿-辉钼矿阶段(阶段Ⅰ)、钾长石-白钨矿-黑钨矿-绿柱石阶段(阶段Ⅱ)及硫化物-黑钨矿-白钨矿-碳酸盐阶段(阶段Ⅲ).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H-O与Sr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仅成矿晚期阶段有少量的大气降水加入.阶段Ⅰ白钨矿相对富REE、Mo、Na和Nb,贫Sr;而随着流体演化,白钨矿REE、Mo、Na、Nb含量逐渐降低,Sr含量显著升高.阶段Ⅰ白钨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CL图像显示细密的、均匀的震荡环带,稀土元素主要与Na和Nb结合进入白钨矿晶格;阶段Ⅱ、阶段Ⅲ白钨矿呈半自形-他形,不发育或仅发育宽缓的、不规则震荡环带,稀土元素与□Ca(Ca的离子空位)结合置换白钨矿中的Ca.结合蚀变与矿化特征,认为阶段Ⅰ白钨矿形成于低水岩比环境,由初始岩浆流体沿微小裂隙渗透交代而形成;而阶段Ⅱ、Ⅲ白钨矿形成于高水岩比环境,CO2的不混溶作用伴随强烈的水岩反应导致了钨的富集沉淀.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行洛坑钨矿属于广义的斑岩型钨矿,细脉浸染状矿化构成了钨成矿的基础,而网脉状、大脉状矿化的叠加是钨进一步富集的关键.
推荐文章
滇东南南秧田钨矿床白钨矿原位Sr同位素对成矿的指示
白钨矿
原位Sr同位素
成矿时代
成矿流体来源
南秧田
安徽省东源斑岩型钨矿床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地球化学
白钨矿
阴极发光
面扫描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东源
江西大湖塘石门寺钨矿硫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研究
大湖塘石门寺钨矿
S同位素
隐爆角砾岩型
细脉浸染型
湘西沃溪W-Sb-Au矿床白钨矿Nd-Sr-Pb同位素对成矿流体的示踪
Nd-Sr-Pb同位素示踪
白钨矿
成矿流体
W~Sb-Au矿床
湘西沃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闽西行洛坑钨矿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Sr同位素的制约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白钨矿 流体演化 斑岩型钨矿 行洛坑 武夷山成矿带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8-716
页数 19页 分类号 P571|P597.2|P6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8654/1000-0569/2021.03.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50)
共引文献  (575)
参考文献  (4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5(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6(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7(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8(4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3(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4(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5(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6(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7(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9(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2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钨矿
流体演化
斑岩型钨矿
行洛坑
武夷山成矿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