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香入脾"理论,认为芳香之气偏入脾,故芳香药对脾也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通过梳理古代本草书籍记载的常用芳香药种类,并统计其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进而探讨芳香药的药物特性及其与脾的特殊作用.芳香药大多为性温,味辛、苦之品,主要归脾经,次归肝经,在现代中药学的药效分类上,则以理气、活血化瘀、发散风寒之功效居多.可见芳香药确实偏于入脾,且其功效并不局限在化湿与开窍,再加上辛能行散、苦能燥湿、温则升阳,辛开苦降尤利于脾胃恢复升清降浊之生理功能,进而维持五脏六腑的气机循环.因此认为,临床应用芳香药所发挥的化湿、醒脾,甚至醒神、开窍等功效,其中必定离不开脾的中介作用,这也为《黄帝内经》香入脾理论提供了药性依据.
推荐文章
《黄帝内经》的系统思维方法探析
黄帝内经
系统思想
思维方法
《黄帝内经》脑髓理论探析
《黄帝内经》
脑髓
生理
病理
《黄帝内经太素》之理论框架探析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
《黄帝内经》标本理论探析
黄帝内经
标本
理论
治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古代常见芳香药的药物特性探析《黄帝内经》香入脾理论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芳香药 香入脾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49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1.06.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帝内经
芳香药
香入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