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燃煤电站已成为我国最大的CO2排放源,开展燃煤电站碳减排是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相较于其他碳捕集技术,钾基固体吸收剂捕集CO2具有捕集效率高、反应能耗低等优势,但过高的再生能耗会大幅影响燃煤电站性能.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的聚光温度可满足钾基固体吸收剂再生反应的要求,由此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辅助燃煤发电碳捕集耦合系统.通过建立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模型及碳捕集反应模型,获取了聚光集热温度、集热工质流量等关键参数对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将该系统集成于某330 MW燃煤电站,系统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燃煤碳捕集系统,该系统设计条件下汽轮机出力增加29.85 MW,综合发电效率提升10.3%;采用优化运行方案后,典型日的全天碳捕集量增至312.96 t,日均能量利用率相对提高15.84%.
推荐文章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模拟研究
抛物槽式太阳能
聚光集热效率
太阳直射辐照度
模拟
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性能及技术经济分析
太阳能
碳捕集率
热经济性指标
发电成本
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系统集热温度优化
太阳集热器
集热器工作温度
火用效率
发电成本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槽式
太阳能热发电
集热器
工作介质
电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燃煤发电碳捕集系统研究
来源期刊 华电技术 学科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捕集 钾基固体吸收剂 太阳能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 燃煤电站 发电效率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固碳与利用|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Utilization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8
页数 8页 分类号 TK512:X5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1951.2021.06.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2)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中和
碳捕集
钾基固体吸收剂
太阳能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
燃煤电站
发电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电技术
月刊
1674-1951
41-1395/TK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273号
36-254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1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73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