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兴国旋卷构造是华南中部发育的一套典型构造形迹,其形成机制能较好的反映华南内部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兴国旋卷构造的主体构造要素主要包含两条近北东向走向的剪切带及剪切带所夹的一系列呈弧形或大致弧形展布的走滑断层和3个向斜盆地,以及核部的两个花岗岩体砥柱.本文通过对兴国旋卷构造中岩体砥柱的年代学、边界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等研究,发现兴国旋卷构造核部的岩体砥柱为多期幕式侵入就位,侵位时代获得加权平均年龄233~193 Ma、151~149 Ma,其侵位和变形主要受控于其两侧的走滑断裂,两条边界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其中发育的左行剪切作用最为强烈和典型,活动时间主要为中生代,该左行走滑活动是控制和改造兴国旋卷构造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兴国旋卷构造中边界断裂在中生代的左行剪切活动与区域上华南内部微地块之间的断裂缝合带的走滑活动具有可对比性,这些大型的断裂缝合带通常反映了华南内部多个微地块之间的碰撞—拼贴活动,因此我们推测兴国旋卷构造可能是华南内部微地块左行走滑式拼贴所产生的远程效应的结果.
推荐文章
华南中生代岩相变化及海相地层时空分布
中生代
岩相
海相地层
华南
华南中生代火山活动时空演化及其问题探讨
时空演化规律
NE向侏罗纪火山岩带
火山活动旋回
中生代
华南
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研究新进展
陆内造山
构造应力场
横跨叠加褶皱
中生代大地构造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沅麻盆地
长乐—南澳构造带
华南大陆
华南早中生代大地构造过程
早中生代
褶皱逆冲推覆构造
岩浆演化序列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
华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南中生代左行走滑活动探讨:以兴国旋卷构造为例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旋卷构造 华南 形成机制 左行剪切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828
页数 21页 分类号 P542|P59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7/dzkx.2021.04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2)
共引文献  (926)
参考文献  (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2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7(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0(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1(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3(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4(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5(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6(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2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旋卷构造
华南
形成机制
左行剪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