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暑,在《黄帝内经》中的论述是多方位的.首先,从阴阳而言,它是与"寒"相对立又统一的一个概念,即以寒暑别阴阳.其次,从四时而言,温、暑、凉、寒则分别对应于春、夏、秋、冬.从五脏而言,风、暑、湿、燥、寒分别对应于肝、心、脾、肺、肾,统归天之气,在五行则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此外,暑作为"六气"之一,在三阴三阳理论中,暑为"少阴",其性蒸腾.基于暑的这些属性,相应地,在致病方面,逆于夏长之气,主要表现为"伤心",或说"太阳不长,心气内洞".作为致病因素,夏伤于暑,主要特点是"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及"其汗大出,腠理开发".从"六气"角度而言,主要是"六气"间的淫、胜与复,其核心病机均是"火淫金病".而《黄帝内经》关于"暑"这一概念的多元化论述,在后世造成了概念上的混淆,主要表现在"暑"与"热""火""湿"之间."暑""热"在古代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暑"为"热"之性,《黄帝内经》常通用,后人区别之,"火"为五行之一,与"暑"相对应,即在天为"暑",在地为"火","暑(热)"为"火"之化气;关于"暑"与"湿"的关系,统言"暑必兼湿"必然不妥,"暑"的兼"湿"与否,必须结合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地域环境而论,但"暑"与"湿"别为二气,不可浑而言之.在论治方面,《黄帝内经》关于暑证的论治,从阴阳角度而言,是以调和阴阳升降为本;从五行与六气的角度而言,主要依五行间的生、克、制、化为准.这种论治思想,为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所继承,临证可根据患者的基本病情,或加减此方论治、或权衡各组药物比重随证施治,来解决大部分"暑证";而王孟英所创同名方剂,基本是取法于《伤寒论》的"白虎加人参汤",其所举病证,属于暑热伤津耗气的范畴.
推荐文章
《黄帝内经》的系统思维方法探析
黄帝内经
系统思想
思维方法
《伤寒论》暑病证治规律研究
伤寒论
暑病/中医药疗法
证治规律
《黄帝内经》本体论自然观——真气论
真气
元气
本体论
一元论
《黄帝内经》论病机
《黄帝内经》
病因病机
内在联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帝内经》论"暑"及"暑证"论治刍议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 病证 清暑益气汤
年,卷(期) 2021,(5)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2-398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21.0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1.05.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帝内经
阴阳
病证
清暑益气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