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国内外已上市的不同生产厂家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雾化特性、理化特性及细胞转运、摄取情况.方法 通过测定3个厂家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递送速率、递送总量、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物理粒度、Calu-3细胞药物累积转运量等指标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共性进行评价.结果 3种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初始1 min的递送速率和空气动力学粒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制剂相比,B制剂与C制剂在递送总量和可雾化剂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制剂与C制剂的递送总量分别为[(156.606±20.653)μg、(160.386±18.851)μg比(219.369±26.263)μg,P<0.05];可雾化剂量[(331.662±43.554)μg、(344.619±41.318)μg比(449.555±16.915)μg,P<0.05];B制剂的微粒粒子百分比与A制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796±6.047)%比(32.319±1.773)%,P<0.05].与A制剂相比,B制剂与C制剂的药物颗粒大小、物理粒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制剂相比,B与C制剂的药物细胞表观渗透系数(Papp)除低浓度的C制剂外,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厂家生产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各雾化特性检测指标符合雾化吸入药物的气溶胶颗粒的药学特性预期,在递送总量和可雾化剂量上存在一定内在差异;3种制剂总体表现出良好的体外雾化关键药学属性的共性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相关特性与细胞转运的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药物经济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特性 理化特性 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113
页数 6页 分类号 R9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0/j.issn.1673-5846.2021.02.02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特性
理化特性
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物经济学
月刊
1673-5846
11-5482/R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11号2号楼401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0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