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电压纳秒刀消融大鼠肝泡型包虫对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2只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按每组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电压组(1 000V)、中电压组(1 500V)、高电压组(2 000V)三个模型治疗组。对4组大鼠采用选择性肝左门静脉注入浓度为500个/100 μl多房棘球蚴头节悬液100 μl,建立大鼠肝左叶泡型包虫病模型。建模3个月后对低电压组、中电压组、高电压组大鼠肝左叶泡型包虫病灶行不同电压的纳秒脉冲治疗。治疗后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组大鼠外周血中CD 3+T、CD 4+T、CD 8+T、NK、NKT进行检测,并计算CD 4+T与CD 8+T的比值。 结果:高电压组和中电压组大鼠外周血CD 3+T细胞比例分别为(62.08±2.75)%和(63.84±7.73)%,均高于低电压组(55.19±8.55)%及模型组(54.7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 4+T细胞比例在高电压组为(43.70±6.51)%,高于中电压组(38.82±5.47)%、低电压组(37.31±6.96)%及模型组(38.12±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 8+T细胞比例高电压组为(20.03±2.40)%、中电压组(21.22±1.74)%、低电压组(19.00±3.06)%、模型组(20.56±3.9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电压组NK细胞比例为(6.49±1.60)%高于中电压组(3.02±0.32)%、低电压组(3.42±0.91)%及模型组(3.44±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NKT细胞比例在高电压组为(1.53±0.16)%亦高于中电压组(0.82±0.09)%、低电压组(0.70±0.17)%及模型组(0.78±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 4+T/CD 8+T比值高电压组(2.26±0.65)高于中电压组(1.90±0.40)、低电压组(1.98±0.37)及模型组(2.06±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纳秒刀消融大鼠肝泡型包虫选用高电压(2 000V)较中电压(1 500V)、低电压(1 000V)可增加外周血中T、NK、NKT细胞,纳秒刀消融肝泡型包虫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反应。
推荐文章
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中诊断及测量的价值分析
肝泡型包虫病
肝占位病变
超声造影
诊断
加速康复外科在肝泡型包虫病肝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肝泡型包虫病
肝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
肝功能
住院时间
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体液免疫变化的研究
棘球蚴病,肝
B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寻常型银屑病
外周血淋巴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秒刀消融大鼠肝泡型包虫病灶对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棘球蚴病,肝 纳秒刀 肝泡型包虫 免疫细胞 大鼠
年,卷(期) 2021,(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5-299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3884-20200707-0035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9)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5(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6(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7(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8(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9(22)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2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棘球蚴病,肝
纳秒刀
肝泡型包虫
免疫细胞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月刊
1007-8118
11-3884/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82-857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1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67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