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病毒基因分型,指导临床疾病预防与治疗. 方法 收集2017-2019年41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以187例带状疱疹非神经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扩增及测序比对方法对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女性32例,占78.05%,男性9例,占21.95%,对照组女性90例,占48.13%,男性97例,占51.87%,两组患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12.1013,P<0.05).对照组21-40岁、41-60岁和>60岁患者病例数分别为54、61和72例,分别占28.88%、32.62%和38.50%,观察组病例数分别为6、9和26例,分别占14.63%、21.95%和63.41%,两组不同年龄患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8.5154,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三叉神经受累患者居多;严重型皮损患者、皮损面积>5%的患者居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有前驱痛患者、重度疼痛的患者居多;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前驱痛、重度疼痛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初治时间≥3d患者居多;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治时间≥3d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带状疱疹病毒ORF22读码框中,37902、38019、38055、38081、38177、38299六个位点的核苷酸为G、G、C、C、A、A,带状疱疹患者均为J型. 结论 积极关注高龄女性带状疱疹患者,调查患者受累神经、皮损及疼痛情况,发现症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