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致密的特点,天然裂缝的发育对储层至关重要.通过地表露头调查、岩心观察、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解释等手段分析新场须二段气藏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认为须二段储层裂缝可划分为网状缝、立缝、高角度缝、斜缝、低角度缝和平缝,以低角度缝和斜缝为主;裂缝主要发育在新场构造带中东部地区的须二段中、上亚段,走向主要为NE-SW向、NW-SE向和EW向,以EW向晚期构造裂缝最发育,并与区内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基于裂缝参数与产能参数交会分析,明确不同类型裂缝对产能的贡献度,认为新场须二段气藏有效裂缝为倾角大于30°的构造裂缝(立缝、高角度缝和斜缝).区内有效裂缝的发育受控于断裂、构造变形、岩石粒度、岩石成分和岩层厚度等多方面因素,但距离晚期SN向逆断层的距离是须二段天然构造裂缝发育的关键控制因素,其次是构造变形及构造组合样式.距离晚期SN向逆断层上盘200 m范围内的褶皱发育区可作为新场地区今后裂缝预测、评价及天然气开发的重点区域.
推荐文章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致密砂岩
储集层
裂缝(岩石)特征
天然气
产能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以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为例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致密砂岩储层
薄片鉴定
裂缝
非构造成因
构造成因
差异压实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富集规律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深层致密砂岩气藏
储集层致密化
天然气成藏模式
富集规律
有效开发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二段储集体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成因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
储集体
非均质性
成因
建设性成岩作用
构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学科
关键词 逆冲断层 构造裂缝 致密砂岩储层 须家河组 新场气田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年,卷(期) 2021,(4)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Petroleum Geology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4-897,1010
页数 15页 分类号 TE1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43/ogg202104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2)
共引文献  (580)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5(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9(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10(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2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3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4(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5(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20(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逆冲断层
构造裂缝
致密砂岩储层
须家河组
新场气田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双月刊
0253-9985
11-4820/TE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7号北京奥运大厦中石化1206
82-287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50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