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女性低能量股骨颈骨折与转子间骨折在股骨近段各区域骨密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433例年龄>60岁的绝经后女性股骨颈骨折(260例),转子间骨折(17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健髋定量CT骨密度数据.骨密度数据包括全髋、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面积骨密度及在股骨颈长轴的垂直截面上将股骨颈均分为4个象限后得到的体积骨密度.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90岁以上年龄组.在同一年龄组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种骨折类型的一般资料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后,分析骨折类型与股骨近段各区域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77±8)岁.在各年龄组,两种骨折类型间的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0~69岁组、>90岁组,转子间骨折组均只有大转子的骨密度[(0.36±0.10)g/cm2;(0.25±0.05)g/cm2]低于股骨颈骨折组[(0.42±0.10)g/cm2;(0.31±0.09)g/cm2)](F值=4.03,P<0.05;F值=6.93,P<0.05);在70~79岁组、80~89岁组,除股骨颈部分象限外,转子间骨折组的其它部位骨密度[70~79岁组的粗隆间区域:(0.67±0.12)g/cm2,大转子区域:(0.34±0.07)g/cm2,股骨颈后上区域:(58.6±27.6)mg/cm3;80~89岁组的粗隆间区域:(0.60±0.13)g/cm2,大转子区域:(0.30±0.06)g/cm2,股骨颈前下区域;(70.6±24.9)mg/cm3)]均低于股骨颈骨折组[70~79岁组的粗隆间区域:(0.70±0.12)g/cm2,大转子区域:(0.38±0.09)g/cm2,股骨颈后上区域(66.4±25.8)mg/cm3;80~89岁组的粗隆间区域:(0.66±0.12)g/cm2,大转子区域:(0.35±0.07)g/cm2,股骨颈前下区域:(79.3±31.5)mg/cm3](F值=4.82,P<0.05;F值=21.3,P<0.01;F值=5.38,P<0.05;F值=9.05,P<0.01;F值=19.7,P<0.01;F值=3.81,P<0.05).结论 相比老年女性低能量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组骨质疏松更严重,并随年龄分层在股骨近段不同区域具有更低的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