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杂病论》认为,消渴的发病机制为劳逸失度,伤及气血,致气虚生内热,阴津匮乏,阳亢、脾虚、瘀血、肝郁、肾亏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肺胃热盛型消渴,阴津不足为本,火邪燔灼为标,气虚为热耗之渐,病位在肺、胃两脏,采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肾元虚衰型消渴,病在下焦,病机为肾气虚衰,阴阳两虚,多为阴损及阳,采用肾气丸治疗.气虚水饮型消渴,病在下焦膀胱,病机为虚实夹杂,内伤兼外感,采用五苓散治疗.瘀血内热型消渴,病机为瘀血内停,蕴而化热伤津,虚实夹杂,采用抵当丸治疗.厥阴消渴,病机复杂多变,虚实互见,寒热错杂,采用乌梅丸治疗.肾亏痰郁型消渴,病机为肾水不足,兼有痰湿,虚中夹实,错综复杂,采用文蛤散治疗.
推荐文章
浅析《伤寒杂病论》辨经、辨证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
伤寒杂病论
辨经
辨证
《伤寒杂病论》心悸证治浅析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心悸
辨证论治
研究《伤寒杂病论》与辨治疑难杂病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疑难杂病
理论体系
整体认识
《伤寒杂病论》本作《伤寒集病论》
傷寒裸病論
伤寒集病论
伤寒论
书名
奇恒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寒杂病论》消渴病机与辨治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关键词 消渴 白虎加人参汤 肾气丸 五苓散 抵当丸 乌梅丸 文蛤散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Exchanges on Zhang Zhongjing's Academic Idea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5-32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21.03.007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渴
白虎加人参汤
肾气丸
五苓散
抵当丸
乌梅丸
文蛤散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