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医将睡觉流口水称为“口涎自出”,认为“脾在液为涎”,脾脏与唾液关系密切。正如古籍中多有论述:“脾开窍于口,脾之阴精上布于口,为涎。”“脾足太阴脉,通于五谷之液,上出廉泉,故名曰涎。”指出口水源于位于喉结正上方、下颌下缘凹陷处的脾经廉泉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睡梦“垂涎”,不妨调理脾胃
来源期刊 大众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调理脾胃 脾开窍于口 廉泉穴 阴精 脾经 太阴脉 喉结 睡梦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69
页数 1页 分类号 R2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调理脾胃
脾开窍于口
廉泉穴
阴精
脾经
太阴脉
喉结
睡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众医学
月刊
1000-8470
31-1369/R
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南路71号
4-11
出版文献量(篇)
1233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