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镜下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新鲜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ACL胫骨新鲜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关节镜下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膝关节功能指标,并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进行评价。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对比独立 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前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8.41±7.65) min、(11.93±3.24) d、(6.37±1.85) d、(23.65±2.28)周、2.78%(1/36),对照组分别为(55.37±8.62) min、(13.45±2.96) d、(8.16±2.08) d、(25.79±2.46)周、22.22%(8/3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双侧胫骨后移距离差值分别为(85.27±5.28)分、(85.43±1.74)分、(6.65±1.41)分、(108.45±5.79)°、(1.12±0.65) mm,对照组分别为(79.73±4.69)分、(80.37±1.59)分、(5.72±1.31)分、(97.58±5.42)°、(2.24±0.72) mm,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机行走模型评价实验组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关节镜下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指标,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关节镜下单胫骨隧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近期疗效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骨折,撕脱性
单胫骨隧道
免打结锚钉
关节镜下改良缝线交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观察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关节镜
缝线
Endobutton钢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节镜下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治疗ACL胫骨新鲜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来源期刊 国际外科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缝线 胫骨骨折 疗效比较研究
年,卷(期) 2021,(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0-466,F3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5396-20210519-0018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缝线
胫骨骨折
疗效比较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外科学杂志
月刊
1673-4203
11-539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2-606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12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143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