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标志物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80例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n=16)和非DVT组(n=64).检测患者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并分析其诊断下肢DVT的效能.结果 DVT组PAP、TM、t-PA、D-D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两组TA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PAP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81(95%CI:0.789~0.943)、68.75%、93.75%;TM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17(95%CI:0.715~0.895)、87.50%、73.44%;t-PA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19(95%CI:0.717~0.896)、93.75%、64.06%;D-D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04(95%CI:0.700~0.884)、68.75%、85.94%.四者诊断下肢DVT的效能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96(95%CI:0.947~1.000)、100.00%、93.75%.联合检测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高于PAP、TM、t-PA、D-D单独检测.结论 检测血浆PAP、TM、t-PA、D-D有助于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四者联合检测可提升诊断的效能.
推荐文章
妇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
妇产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4 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
产褥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
预防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子宫切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按摩
肌,骨骼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妇产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凝血标志物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来源期刊 血栓与止血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凝血标志物 妇产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5-316,3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凝血标志物
妇产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血栓与止血学
双月刊
1009-6213
44-1513/R
广州昌岗东路25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2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5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