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以及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以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为主的恶性疾病所致的眩晕更加突出.但因本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标准难以量化,导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早期难以确诊.因本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及早识别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概念和早期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尤其是急诊室、综合内科或基层医疗机构医师能早期识别和诊治.
推荐文章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研究进展
后循环缺血
眩晕
针灸
综述
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临床研究进展
天麻钩藤饮加味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作用的观察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钩藤饮加味
倍他司汀注射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早期识别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北京医学 学科
关键词 眩晕 后循环缺血 诊断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6-548,551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5932/j.0253-9713.2021.06.0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0)
共引文献  (871)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2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6(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7(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8(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9(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眩晕
后循环缺血
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医学
月刊
0253-9713
11-2273/R
大16开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2-72
196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4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295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