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双导丝球囊预处理病变,是否会对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产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中心诊疗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接受普通球囊(plain-balloon-angioplasty,PBA)结合DCB(对照组)治疗,20例接受双导丝球囊结合DCB(观察组)治疗,根据TASC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级,并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1年随访时需对其进行Rutherford分级.结果 2组病例均顺行真腔开通病变,完成手术治疗,2组病例靶血管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术中远端栓塞2例,观察组1例;对照组1例,最终截肢.对照组球扩后有1例患者出现限流性夹层,应用补救支架1枚.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病例ABI均较术前升高,术后3、6、12个月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相比PBA结合DCB,双导丝球囊结合DCB可有效降低再干预率,且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长期随访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