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特提斯成矿域中段的土耳其西部集中产出了与俯冲、碰撞-后碰撞、伸展动力学背景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前人已完成了针对这些斑岩型矿床构造背景的大量研究工作,但对于区内不同构造背景下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岩浆源区性质、成矿元素-挥发分含量和成矿物质演化关系尚未有系统研究.而这些研究将对认识中特提斯构造域晚白垩世以来在新特提斯洋俯冲、欧亚板块-Tauride-Anatolide板块碰撞和伸展过程中斑岩矿床形成时地壳厚度、壳幔相互作用方式及成矿物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土耳其西段三个斑岩成矿带(Tav(s)anl(i)带、Biga半岛成矿带和Afyon-Konya带)内五个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岩体与同期侵入岩-火山岩,开展锆石微量元素和磷灰石主量元素研究,限定碰撞与伸展环境下斑岩型矿床成矿岩浆的形成温度、氧逸度条件及其与岩浆形成时地壳厚度的关系,利用磷灰石F-Cl-S含量组成揭示熔体挥发分和硫元素的物质组成,进而约束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伸展过程中斑岩系统的深部物质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耳其西部新生代斑岩型矿床成矿岩浆锆石大部分落于高水含量-高氧逸度区间,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从始新世到中新世,锆石氧逸度Ce4+/Ce3+比值呈现出先降低(斑岩型Cu-Mo矿到斑岩型Mo矿)后升高(斑岩型Mo-Cu矿到斑岩Au矿)的趋势,且相对于斑岩型Mo矿和Mo-Cu矿,斑岩型Au矿和Cu-Mo矿成矿岩体的锆石形成时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绝大部分斑岩型矿床成矿岩体的锆石EuN/EuN*位于0.4~0.7之间,但斑岩型Mo矿和斑岩型Mo-Cu矿床的锆石具有相对较低的EuN/EuN*比值,可能是由于在结晶时熔体受斜长石结晶影响较大.锆石微量元素显示(Yb/Gd和Hf/Y-Th/U)锆石组成大部分受岩浆房中角闪石±榍石±磷灰石分离结晶控制.根据锆石Ti温度计估算土耳其西部斑岩型矿床成矿岩体及其相关岩体的形成温度在650~900℃之间,结晶温度从斑岩型Au矿、斑岩型Cu-Mo/Mo-Cu矿至斑岩型Mo矿呈现递减趋势.对于熔体的挥发分与硫含量组成,始新世-渐新世斑岩型Cu-Mo与Mo矿床成矿岩浆相对具有高F和低Cl组成,中新世伸展环境形成的斑岩型Mo-Cu矿和斑岩型Au矿床成矿岩浆Cl含量普遍较高.与成矿岩体同期的暗色包体或基性岩脉中磷灰石计算获得的熔体硫含量均大于侵入体对应熔体的硫含量,且具有不均一的含量组成,表明基性岩浆注入可能为岩浆房提供硫.结合区域动力学和地壳厚度估算,本文认为触发土耳其西部新生代斑岩矿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是:在新特提斯洋向北单向汇聚的背景下,北部始新世-渐新世斑岩矿床受控于碰撞后俯冲的新特提斯洋板片(Vardar洋)后撤-回转-断离过程;南部中新世斑岩矿床的形成则受控于爱琴海板片俯冲控制的地壳伸展-减薄过程.北侧Izmir-Ankara-Erzincan缝合带附近的Tav§anl(i)与Biga半岛斑岩成矿带始新世-渐新世斑岩型矿床的形成与熔融-同化-储存-均一过程(MASH)有关,深部地壳热区过程(DCHZ)与中新世Afyon-Konya带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有关.
推荐文章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Ⅲ-2岩体氧逸度研究: 来自矿物成分的指示
氧逸度
斑岩铜矿
成矿岩浆
包古图
西准噶尔
东秦岭160~140 Ma Cu(Mo)和Mo(W)矿床磷灰石成分特征
挥发份
磷灰石
斑岩-矽卡岩型Cu(Mo)和Mo(W)矿床
东秦岭
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斑岩岩浆氧化状态研究方法综述
地质学
斑岩铜矿床
岩浆氧化状态
研究方法
综述
滇西新生代赋矿斑岩及花岗岩包体的锆石年代和稀土特征的地质意义
滇西
新生代
富碱斑岩
花岗岩包体
锆石U-Pb年龄
成岩成矿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土耳其西部新生代斑岩成矿岩浆氧逸度-挥发份元素组成演化特征——来自锆石和磷灰石组成约束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斑岩矿床 锆石微量元素 岩浆氧逸度 磷灰石主量元素 成矿物质演化 土耳其西部 特提斯构造域
年,卷(期) 202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9-2363
页数 25页 分类号 P542|P6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8654/1000-0569/2021.08.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3)
共引文献  (342)
参考文献  (8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3(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4(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5(3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2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9(45)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0(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5(3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6(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7(33)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8(2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9(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2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斑岩矿床
锆石微量元素
岩浆氧逸度
磷灰石主量元素
成矿物质演化
土耳其西部
特提斯构造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