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将之作为一项公共性的、集体性的“大家”事业来进行.因而,它不是靠一个人、一个组织“敲锣打鼓”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靠集体性、公共性的协作力量. 一、马克思的协作理论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协作是一种集体力.这种集体力是由分散的、孤立的个人,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协同劳动产生的.就生产领域而言,马克思明确指出,协作是“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生产力,而且还有利于创造一种生产力,只不过“这种生产力是作为协作的人,作为一个工作的有机体的肢体,他本身只不过是资本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故而,协作的社会中工人所发挥的生产力是资本的生产力.一言以蔽之,协作的生产力也即集体力,是指人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化劳动,这种集体力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手段.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在高效协作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期刊 学习月刊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1,(4) 所属期刊栏目 改革与发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7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学习月刊
月刊
1003-6016
42-1095/D
大16开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5
论文1v1指导